为了追寻红色足迹,追忆革命年代。2022年7月1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铁路研学小分队组织来到东江潮红色文化博物馆,通过参观不同年代的文物,探寻革命年代的珍贵记忆。
图片为馆内文物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喆 摄
初进入馆内,宛如窑洞般的设计一下子便吸引了我的注意,一系列藏品仿佛把我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它们顺着时间的脉络,讲述着那个年代的历史。当我看着那缝缝补补的草鞋、保存至今依旧完好的火枪,以及那些我以前未曾见过的老物件时,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年代的人们的匆匆一生,看到他们为着能让后辈们能更好的生活所做出的一切时,一时间不由的放缓了脚步,不知觉泪水似乎打湿了眼眶。
让我们感到幸运的是,我们去的那天正逢有讲解员的团队参观,从他们的口中讲解中我们了解到,许多老物件身后的历史以及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了解到这个展览馆仅是以私人名义建立的,以及这些文物都是由个人收集而来时,我们也不得不感叹这偌大展览馆初建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图为毛泽东诗篇《七律长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喆 摄
八路军嘹亮的“冲锋号”在耳边响起,锋锐飘逸的字体上,写着伟大领袖毛泽东在长征结束后的这首七律长征。毛主席将这一路所经受的艰难困苦,以及对中国未来必胜的信心全部融入诗中, 透过文字勉励大家继续不断向前。缓缓踏上扶梯,我们正式步入展览馆,门墙上醒目的前言用简单的话语概括了几代人为自己家园建设所做的付出,以及那些独属于革命年代的回忆,行行文字流露出的,是对革命前辈的这种勇于担当的崇高品格的认同,这也让每一个到馆参观的人能深刻的领悟到,历史是不容忘却的。
老旧的书籍、尘封的相册,透过玻璃看到那依稀还看的清的“新青年”报,我从它们中感受了战争年代的混乱和黑暗。依稀间,我看到高举着革命大旗缓缓升起,星星之火点燃了人们革命的热情,即便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王朝变更腥风血雨,一腔真心换来的就是人们的“永不妥协”。回顾那些年的艰苦历程,我不禁为祖国的繁华而感到高兴和自豪,更为有这么多愿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而骄傲。
图为关于日本对晋察冀的暴行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喆 摄
同样在这里,我也看到了日本侵略者曾经肆意妄为的证据。一张张日本侵略者在华实施暴行照片,血淋淋的展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深刻地认识到国耻是不可忘却的,“落后就要挨打”是最根本的原因。回忆着过往的惨痛的历史,我们国家能够从无到有、从贫瘠到富强的根本,正是凭借着人们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精神,才得以保卫自己的国家、捍卫尊严,即便时隔多年还能在这些古朴文物上,看到在那些峥嵘岁月里中国人的精神气。
图为队员与志愿者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杨喆 摄
除了静态展示,馆内也有一些互动体验项目。清代手摇留声机播放着第一版黑胶唱片《义勇军进行曲》,那激昂的旋律,让来访者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馆内一角,访客还可以参加“永不消逝的电波”发电报体验活动,为此馆内出资并培养了一批小讲解员,通过让他们能清晰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能继续讲述给更多人。或许,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那些散发着暮气的文物只是一件件代表上一代人存在过的证据,但正是这些讲解员一天天对藏物细致深刻的解读,才得以让这些文物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我们得以在许多年之后的现在依然看到那些属于我们的历史。
通过本次探访东江潮红色文化博物馆,从那些古朴陈旧的文物之上,感受到老革命家为无产阶级所做的一切斗争,正是先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筑成的万里城墙,才能让我们现在能够富足安乐。看着墙壁上那入党誓词,因为共同的信仰才让那么多的人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我们要永远铭记着先辈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因为正是他们鞭策着我们继续为国家的建设而不断努力。(通讯员:杨喆)